《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专版报道刘西艳

2017年9月20日《西安日报》

2017年9月20日《西安晚报》

  2017年9月,《西安日报》社特推出《喜迎十九大,榜样的风采》专栏,对精心选出的十位“西安好人”楷模进行专题报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西安坊上人清真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西艳女士第一个入选名单,受到《西安日报》首席记者张端、摄影部主任张万山的专访。9月20日,新出版的《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分别以半个彩版的大篇幅,特别刊登了首席记者张端采写的《刘西艳: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洒向全社会》一文,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许多网络媒体和报刊均争相转载,市民们纷纷点赞,称赞刘西艳是“播洒民族团结之花的爱心使者”和“西安人的骄傲”!
   应广大读者要求,现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刘西艳: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 撒向全社会

■ 《西安日报》首席记者 张端



  在古城,提起“坊上人”清真老店,不少西安人都能讲出一段温暖的回忆故事。“我还是个娃娃的时候,我爸就领着我到‘坊上人’吃羊肉泡馍,现在20年了,我又带着我的儿子来吃泡馍。”“‘坊上人’开了多少年,我就吃了多少年,在我心里,来这不光是为吃一顿饭,也怀着老西安人对清真美食的喜爱,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
  从1998年创业开办“坊上人”清真饭庄至今,刘西艳这位回族妇女,在清真餐饮界摸爬滚打了20年,从最初的一家店到现在3家直营连锁店,从起步的小饭馆到如今的有限公司,刘西艳的成功有她自己的道理:“‘坊德行善,上善若水,人本为怀’,这12个字就是公司一直以来奉行的经营理念,爱国爱教、民族团结、关注公益、扶危济困,是坊上人始终不改的本色和宗旨。”
   做强西安清真美食的优秀品牌
  时间倒回到1998年。彼时,32岁的刘西艳还是一名国营餐饮企业的普通员工。
  “当年正值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我和后来担任坊上人董事长的盛志明看准了西部大开发给清真餐饮业带来的大好商机,决定自己创业,把咱们清真食品做大做强,好好打出品牌。”于是,刘西艳毅然辞职,个人出资、集资,在西安解放路民生食村开办了坊上人饭庄,注册成立了坊上人清真餐饮有限公司。“当时民生食村是西安最早的集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坊上人就从民生商场的六楼开始起步。”
  “泡馍就代表着老陕的餐桌,无论是品质和味道,还是质量与安全,都得严格把关。”一直从事餐饮业的刘西艳是个内行,她深知诚信经营、质量说话永远是企业经营的第一法则。在激烈的餐饮竞争中,刘西艳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引顾客,以精品占领市场,以管理促进发展”的经营思路。因为食品口味好,干净卫生,“坊上人”主打的牛羊肉泡馍、特色套餐小吃等,一推出就得到市场的认可,企业迅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便由创业时固定资产60万元、年利税5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固定资产5000万元、品牌上亿元、职工300多名、3家大型直营餐厅、经营面积10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同时就餐的陕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清真餐饮业之一,与全国有名的老孙家、同盛祥成鼎立之势,成为了西安清真美食的优秀品牌。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质量则是品牌的灵魂。坊上人经营的牛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烩羊杂、蜂蜜凉粽子等被中国烹饪协会定为“中华名小吃”,“坊上人”也被评为“陕西餐饮名店”、“中华餐饮名店”。“坊上人”诚实经营,照章纳税是出了名的,在全省数十万家企业中,陕西省国税局、地税局经过层层筛选,选出300家“陕西省A级纳税人”,“坊上人”是获此称号的唯一一家清真餐饮业。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尊重
  “坊上人公司是一个多民族的创业团队,员工中回族比重较大,如何处理好回族和汉族员工的关系,是我们企业能否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在刘西艳看来,“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一颗完整的石榴,大家都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我愿做一颗石榴籽,在三秦大地开出民族团结的花。”
  二十年来,刘西艳把“维护民族团结,积极构建和谐和睦的企业内部环境”“做民族团结模范,创一流餐饮企业”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民族团结”已深深融入了坊上人这个大家庭中。
  “我记得前几年,公司有一位汉族员工李铁海,只干了两个月就因自己家中有事而辞职了,后来我听说是他患上了脑瘤,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生活非常困难,甚至想把两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双胞胎儿子送人。我一听,立马坐不住了,和公司高管开车到周至县终南镇豆村,给李铁海送去1万元现金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再通过媒体呼吁,李铁海终于凑够了医药费,得到了正规治疗。”
  像这样的事情,在坊上人很常见。有一位回族员工得了重病,无法再继续工作,前来向刘西艳辞职,但她却坚决不同意。“不能因为你生病了,企业就辞退你,你安心回去治病,一个月6000块的工资照样给你开,啥时候病好了养好身体,想回来工作我们大家随时欢迎。”刘西艳说到做到,连续多年,一直为生病的员工支付工资。
  “刚开始,员工们也有不理解,为啥不上班还能拿工资?我告诉大家,咱们是一家人,谁遇到困难都要帮一把。尤其咱们还是多民族一起工作,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在刘西艳的感染下,员工们自发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遇到中国传统的节假日,回族员工主动和汉族员工调班,反之亦然。“比如遇到尔德节、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汉族员工会向穆斯林员工表示祝贺,亲切地道一声‘赛俩目’!特别是穆斯林斋月期间,许多汉族员工还自发地购买开斋食品和慰问品,慰问酷暑中封斋并坚守岗位的回族同胞。赶上春节,回族员工就会主动帮着汉族员工包牛羊肉饺子,和他们一起分享美食和快乐。”刘西艳说:“我很受感动,坊上人民族团结一家亲,不是喊出来的口号,是大家发自内心的相互认同、相互尊重。”
  如今,坊上人的回、汉族员工之间形成了互相尊重,团结融洽,和睦相处的良好关系氛围,亲如一家兄弟姊妹。不少员工的家长都感慨:“娃在‘坊上人’能学好,我们很放心!”
  团结的氛围、精湛的厨艺、合理的价格、热情周到的服务也为坊上人招来了八方来客。20年来,“坊上人”接待了数千名国外重要客人,特别是来自阿拉伯、中亚、北非、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穆斯林。“坊上人”不仅成为西安市一个重要的涉外接待窗口,而且成为展现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一个重要平台。“坊上人”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里程碑,自1998年企业创办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
   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撒向全社会
  刘西艳不仅是一位驰骋商海、运筹帷幄的女企业家,更是一位富于爱心、乐善好施的公益慈善家。
  对刘西艳而言,做公益慈善就是一种使命。“我想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撒向全社会,以实际行动谱写‘民族大团结’的新篇章。”刘西艳告诉记者,“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坊上人把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尽自己所能,反哺并回报社会。”
  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尊老敬老、赈济灾区、安置残疾人和下岗职工、拥军优属、慰问驻地子弟兵……刘西艳已经数不清她带着员工做了多少公益。“我总觉得,做公益没有终止,小收益做小公益,大收益做大公益。我们的员工经济能力有限,但一直坚持到回族敬老院、残疾人阳光家园做义工,十多年没有间断过。公司经济实力强,我们就设立‘帮困基金’‘助学基金’,扶助陕南、甘肃、宁夏贫困山村困难户,资助贫困山区希望小学。同时,也投入资金支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举办穆斯林学术研讨会、出版民族团结书籍、订购民族团结类报刊向社会各界赠送等等。只要能做的,不管事大事小,我们都会努力。”
  刘西艳总说:“做公益,我不认为我是给予者,相反,我是受益者。通过做善事,搞民族团结活动,我不但自身受益匪浅,我的团队在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上也得到了教育和升华,更懂得了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收获了成长。甚至我的家人和孩子也从中受益。”
  除了是一名热心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刘西艳还有多个身份——陕西省政协委员、省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省妇联执委、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西安市政协常委、西安市妇联常委……“这些头衔对我是一种极大的监督和鼓舞,时刻提醒我,自己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每次开会、调研,我都会尽可能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也拉着大家一起和我扶贫济困,现在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如今,刘西艳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她对自己的未来也有很多规划。“从我个人来讲,还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民族团结、为公益慈善做更多的事。要说坊上人的经营管理,我想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国家机遇,把清真餐饮的品牌做得更强更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西安的美食,了解我们的文化。”

 

 

更多新闻

 

 

| 坊上人史话 | 坊上人风俗 | 坊上美食 | 坊上名人 | 坊上人饭庄 | 坊上艺术 |


版权所有©  西安坊上人清真餐饮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00553号)

坊上人饭庄文景店  地址:西安市经开区凤城九路文景小区西区   电话:029-88482662 88489683

坊上人饭庄紫薇田园都市店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紫薇田园都市商业走廊1号  电话:029-88171510 88171520

坊上人饭庄电子步行街店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西部电子商业步行街1号  电话:029-88222668 88482319

网址:http://www.fangshangren.com

         http://www.fangshangren.com.cn

E-mail:fangshangren@fangshangren.com

坊上人史话
坊上人风俗
坊上名人
坊上人饭庄
坊上艺术
坊上美食
在位置:坊上人首页 > 坊上人饭庄 > “坊上人”新闻 > 《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专版报道刘西艳